找到相关内容828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六波罗蜜

    是忍受各种恼害而已,它可分为三种:  ①、生忍(耐怨害忍):忍耐众生对菩萨所做的损害。  ②、法忍(安受苦忍):菩萨在修道的过程中应忍受饥、渴、寒、热、天灾人祸、疾病等世间的一切苦法。  ③、生法忍(谛察法忍):以坚韧的意志,审谛观察思维我们对佛法的认可。比如有人讲一些佛法,我们听了内心没有不耐烦,不同意,可忍受那个道理,称为生法忍。万法本来是不生不灭的,这是真正究竟之法,我们听后能接受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1148054.html
  • 佛学六度

    可分为三种:  ①、生忍(耐怨害忍):忍耐众生对菩萨所做的损害。  ②、法忍(安受苦忍):菩萨在修道的过程中应忍受饥、渴、寒、热、天灾人祸、疾病等世间的一切苦法。  ③、生法忍(谛察法忍):以坚韧的意志,审谛观察思维我们对佛法的认可。比如有人讲一些佛法,我们听了内心没有不耐烦,不同意,可忍受那个道理,称为生法忍。万法本来是不生不灭的,这是真正究竟之法,我们听后能接受吗?慢慢观察,了解后可真接受...

    释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2750206.html
  • 禅门不可欺 (1)

    境界,远不及于 玄奘菩萨已经证得的三地‘生法忍’的自心光辉灿烂、甚深微妙处的境界;当然更远不及于 弥勒菩萨所证知的倍复不可思议的等觉境界。)是故,在六祖悟后,五祖开示他‘不识本心,学法无益’的法语,...思惟到厌腻了,还是到不了初地,还是无法成就初地的生法忍智慧。”(《大乘无我观》)  没在显现上学过“唯识”(特指“萧氏神我伪唯识”),就肯定不是证得“道种智”的登地圣者吗?没有大讲特讲阿赖耶识,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4751366.html
  • 佛学管理学

    法忍」、「生法忍」。「生忍」就是对生存条件的认识,进而具备处理的力量;「法忍」就是对宇宙诸法的了解,从而直下承担,转化心境的作用;「生法忍」就是如实知见一切事物不生不灭,进而自由自在游诸国土度脱众生...克制、自我疏通、自我调适。也就是体认一切诸法和事物的实相为「缘起缘灭」,把心安住于此真理而不为生灭所动。   法忍就是一种体悟「缘起性空」,明白因缘果报,通达事理人情的般若智慧。   而「生法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45953979.html
  • 龙树的教学

    最后止住的世界是什么?那是华严经的“生法忍”的世界。若然,则我们的龙树的宗教,不管什么人要怎么说,也是这个“生法忍”的宗教,这是无可争的。  从而龙树的教学里面,上面所说第三部的研究,正正就是这个“生忍”的内容的研究了。现在假定那生忍是得自华严经的,那末,华严经──至少,华严经里面的“生法忍”的研究,也就是第三部的研究了。  于是,我们先求第三部的中心思想为何物于龙树的一生之中,然后再来...

    佐佐木月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3054811.html
  • 试解弘一大师临终绝笔之心境

    大师临终时心中所现的境界与《观经》上所描述的一般二,这或许才是弘一大师自注“见观经”的真实含义。简言之即是,见佛闻法,证生的境界。“生法忍”简称生法,“生”是佛教用语,解释为“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体也,真智安住于此理而不动,谓之生法忍”。   “悲欣交集”之“悲”字,在佛教中有更深的解释,《大智度论.释初品大慈大悲》卷二十七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由于弘一大师发...

    许士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72766008.html
  • 八种辩才(八种功德藏)

    完全能接受,对一切佛陀高深莫测的境界也能接受,这就是一种法忍,这种法忍就叫做修行藏。《方广大庄严经》说:“修行藏,得生法忍故”。   对生法忍,我们以前也分析过,一般来讲具有大乘种性的人在听到空...起这样的信解,这也属于一种生法忍,得到这种辩才也很重要。   当然,真正的八种辩才或八种功德藏只有在我们获得了一地菩萨以上的圣者果位的时候才能生起,但是现在在座的有些修行人,相似的境界也可以得到。...

    索达吉堪布译讲

    |辩才|功德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9/13562690167.html
  • 《十住毗婆沙论》考

    者,若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菩提记,入法位得生法忍,千万亿数魔之军众不能坏乱。得大悲心成大人法,不惜身命为得菩提勤行精进,是念必定菩萨。[1]   这里所说的必定菩萨是由得生法忍而成“必定”。虽然没有直接使用不退转一詞,但由得生法忍而成为“必定”,即是由信乐空法而得不退转位,必定就是不退转,只不过以“必定”来表示不退转而已。关于这点,《智度论》中说:“所谓生法忍即阿革卑跋致地”[2],又“知...

    小川一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1481346.html
  • 漫谈忍辱道

    恶念生起,全身神经排出毒质,对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  佛教有生忍、法忍和生法忍。一、生忍。证我空理,有人赞和毁都可以忍。二、法忍。证法空理,对身之饥渴冷热,心之忧悲苦恼都可以忍。三、生法忍。证俱空理...说︰“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我善知识,不因讪谤起怨亲,何表生慈忍力。”  《金刚经》说︰“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1747648.html
  • 菩提心的修习次第

    自利利他,实行大悲之菩萨道。   (三)胜义菩提心:久修之行者,渐入般若智慧,悟得生法忍,证到真如实相。如此,从信愿至行证,菩提心统摄慈悲与般若,是大乘法的心要。   三、菩提心之本在悲   ...悟入生法忍,体证一切诸法不生不灭,是名胜义菩提。能一念心相应,发此胜义菩提时,就是分证即佛。依《华严经》说:十地菩萨的分证次第,就是菩提心宝一分一分的明净、圆满,究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

    寂照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40888571.html